很多电商在10月26号晚上收到税务局发来的提醒短信,内容是:你报的今年三季度增值税销售额比平台上报的少,要赶紧核实,发现错了就要在10月27日之前改,逾期改申报会产生滞纳金。
收到这条短信后,别急着先改表,先把事情捋清楚。先把自己报的三季度申报表和平台上报给税务机关的数据逐笔对一遍,找到到底差在哪儿。差额一般能归到三类原因,弄明白是哪一种,后面的处理方式就不一样。
一类是口径不一样。很多平台给税务报的数据是订单总额,也就是说流水上的金额都算上了,包括平台扣的佣金、服务费,有时候还把优惠券前的金额报上去。商家申报时却按结算到手的钱报,或把佣金单列出来,形成净额申报。遇到这种,得按税法口径把申报改成跟平台一致——别想着侥幸,一定要在税局规定的期限内更正,并留好改动凭证。
二类是刷单或虚假交易。平台上报的是平台看到的所有交易流水,测试订单、刷单甚至被动产生的流水都有可能计入。但企业自己的账上如果把这些剔除了,两个数字自然不对。碰到这种情况,先别慌着改申报,理清哪些是真实成交,哪些是虚假的或测试性质的,保存能证明的证据。真有刷单并确实未入账,那就可能要面临后续更严的税务稽查,得跟会计和税务顾问一起研究应对方案。
第三类是时间口径不同。平台报的是哪个时间段的结算?是按买家确认收货记账,还是按平台结算日?你公司可能按发货日、回款日或者发票开具日来确认收入。临近申报期的时候,几天的差别就能把数字拉开。这种差一般是暂时性的,关键是把结算单、订单状态截图、退款记录这些东西保存好,等税局问起来能说清来龙去脉。
在对账时要注意看清几样东西:平台报给税局的到底是哪种口径、报的是哪个时间段;平台有没有把补贴、优惠券、代付金额也计入总额;你账上有没有把佣金和平台服务费单独核算;退款和退货的时间点有没有和平台对齐。把这些都核对清楚,才能决定下一步是改申报还是先备材料应对询问。
有人会问改不改申报的风险。要点是:能证明是口径问题并且确实需要改的,就赶紧改、别拖;如果是时间差或平台存在误报、把测试单、活动补贴并入,总之要把能够证明你不是偷税的证据准备齐;如果涉及刷单那类有问题的交易,别自己头脑发热去瞎改,先咨询专业人士再决定。
证据要怎么留?把每一笔有差异的订单导出来,做成清单,标注平台报的数、你自己的账面数、差异原因。把结算单、退款凭证、支付流水、发票复印、和平台的沟通截图、客服回复、促销活动说明、合同、结算对账单都收集好。必要时把每笔差异写成一小段说明,方便税务人员一看就懂。这些材料在面对税务核查时很重要,能把很多误会消除在萌芽状态。
不要忽视和平台的沟通记录。很多时候问题不是你出错,而是平台在报送时把一些内部补偿或者技术性流水合并上报了。能把和平台的邮件、工单、聊天记录一并提交,能大幅降低被认定为偷漏税的风险。
对账的过程中,也要把和平台对账的流程做成制度,日常对账频率提高,像结算单跟公司记账系统自动对接,能把问题早发现早处理。
这次多省市电商都收到了类似短信,说明税务机关正把平台报送的数据做交叉比对,监管在收紧。对商家来说,平时就该把自己的会计口径和平台上报口径搞清楚,账务处理流程尽量自动化,结算单和发票、会计科目对得上,到了申报期就不会手忙脚乱。收到税局短信别只是截图存证,按类别分清楚问题再行动。必要时叫会计、税务顾问一块儿看,改了申报要留好改动记录;准备好能说明差异的证据,能把后续的麻烦降到最低。手头还有时间,赶紧把账单、结算单、订单明细翻出来,对清楚再做决定。想了解更多请联系公司客服。